智能工廠建設其實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,各個企業依據自身發展有各自的特色,盲目追求自動化、無人工廠、機器換人、信息化等,并非就是真正的“智能制造”。
真正的智能工廠,不僅是自動化、少人化、信息化,它同時也是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生態系統化的體現。比如,由于工業互聯網的搭建,可以讓這里的每一件產品生產,全過程數字化且可追溯,且生產過程數據與產品數據采集串疊后,上傳云端,數據流還可為千里之外的顧客和供應商所共享;在這里,更是人工智能的舞臺,生產線機器人每天24小時進行精加工,質檢機器人自動進行質量檢測,無人小車緊密協作地精準進行物流運輸等等。
真正的智能工廠,車間工人的身份也會發生質的轉變,今后的車間工人大部分將升級為機器人的管理者和操作者。所以,要確保工廠內智能機器人時刻處于最優狀態,就必須與時俱進,加快提升自己,不斷進行越來越高層次、要求和標準的新技能培訓。否則,肯定要被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和快速跨越的智能制造型企業所淘汰。
從目前來看,對比世界一流,即使是中國本土的智能工廠標桿,嚴格來講,其綜合表現仍還處于早期階段。必須承認,大多企業是以自動化改造、信息化升級、某個工業大數據應用等單點應用為主,而在夯實自動化基礎之上,實現設備互聯互通,結合MES、ERP、WMS、LIMS等信息化系統應用,實現IT/OT融合,推進完成計劃、設計、生產、物流、質量、營銷等關鍵業務和制造過程的管控透明化、數字化,進而全面打通數據流和業務流,創新地智能實現規模化定制、柔性自動化生產、“產品+服務”等模式方面,尚未真正達到集成式數字化,更未真正形成生態型智能化。
不過,小路堅信,隨著“新基建”“高質量發展”等國家戰略扶持政策的密集落地與深入推進,新一輪以“智能制造”為重點的制造業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升級,定將浪潮再起,后浪向前。
放眼再望,只要我們每個企業、每個人都能正確認知、深刻理解“智能制造”思想的精髓,然后充分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、5G等新技術布局智能工廠建設,主動依據數字化、智能化扎實并高品質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,齊心協力,齊頭迸進,就完全能夠早日實現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全面升級,就完全可以高質量打造好企業的未來競爭優勢,最終,真正以“智”勝未來。